打造天蓝气爽水清“生态好日照”
这是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这一年,日照的天更蓝了!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83天,较去年增加18天。
这一年,日照的空气更爽了!四项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 PM2.5指标较去年下降15.8%、10.0%、7.5%、10.6%。
这一年,母亲河——— 崮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日照的水更清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
一串串数字,诠释着宜居日照之美;一项项指标,印证着日照环保工作的坚实步伐!
2014年,是日照市环保工作攻坚之年:生态建设年工程在这一年上马,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在这一年收官,崮河流域整治深入推进……每一项都关乎民生,每一项都充满挑战,每一项都时不我待。
让我们通过这样一组关键词,梳理2014年日照环保工作的脉络!
关键词一:生态建设年——— 凝心聚力打造生态日照、宜居日照
既要经济发展,更要碧水蓝天!
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步凸显。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这一年定为生态建设年,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以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开展以环保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绿化、中心城区环境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制度保障等七项内容为主的7大生态建设工程。
生态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是我市经济实现“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的必然趋势,是对全市人民群众改善空气质量呼声的积极回应。
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现场调研,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全市构建生态建设大格局的路线图日益清晰。
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年工作的重点推动部门,市环保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全局的视野,超前的眼光,清晰的思路,有重点、有步骤、有节奏的推进全局工作展开。
2014年,全市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启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调整工作。
在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范围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整治、土小企业关停列入地方党委政府的整治对象,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3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1001个,“绿色学校”124家,“绿色社区”71个,“环境教育基地”24个。东港区、五莲县已具备省级生态区县验收条件。
关键词二: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 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忧
2013年7月,市政府公布实施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并将工程治理目标、责任单位和工作进度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涉及水、气、粉尘、异味污染整治,包括:饮用水源地上游石材加工业综合整治工程、亚太森博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日照钢铁全面达标工程、日照港粉尘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华能日照电厂大气污染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市区油脂企业异味污染治理工程、山海天污水异味综合整治工程、山东晨曦化工全面达标工程、山东浩宇能源全面达标工程、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整治重点是通过实事求是地反复研究论证确定的,整治后的效果用事实说话。”市环保局负责人说,该项工程总投资37.9亿,含56项子工程,历时17个月,将全市主要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囊括其中。
工程自实施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全市环保工作力度、关注度空前高涨,形成了“党委政府主抓、工程单位实干、新闻媒体热议、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
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调研督察工程进展,敦促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并确定了由市政府领导分项包干的治理任务;市政法机关与环保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刑责治污的制度化、常态化,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对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督察,每半年向市政府常务会汇报一次”的督导机制,并开展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双晒”活动,实事求是晒成绩、不遮不掩晒问题。各区县党委政府围绕全市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都推出了本辖区的环保整治工程;各主流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工程内容和进度情况。
在全市各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区县政府、各有关企业共同努力,十项环保重点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全市累计关停小石材厂1226家,整合入园企业152家,拆除畜禽养殖户1000余户,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人工湿地1处,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5万吨/日,重点企业治污水平得到提升,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关键词三:河长制——— 创新思路,给市区每条河流配上“监护人”
一条河孕育一座城。它凝结了城市发展进程的文明、文化和精神。
日照也不例外。
多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河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污水横流、垃圾肆虐,臭味难闻。以前是临河而居则富,如今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随着全市环境治理步伐的加快,市区河流治理很快纳入到生态环境治理的计划。但是由于河流支流多、流经区域长、污染因子复杂多样、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长期以来难以取得有效治理成果。
2014年,市环保局历经多次调研取证,征求各方意见,创新性的提出了“河长制”,崮河流域7条河流的所有市区河道,被划分成18个河段,每段河流都有一名“河长”。
18个河段,分别由东港区政府、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管委、大学科技园管委、市住建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并层层分解责任目标,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在主要河道显要位置设立公示牌,明确责任,公布河长姓名,让公众共同监督,提高治理效果。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经过调查发现,崮河流域的污染不是工业污染,主要原因是上游有大量的畜禽养殖、管网不配套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和居民随意倾倒垃圾。解决这些问题,需从“责任”入手。
各河长单位及市住建、城管执法、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协同开展工作,建立了环境保护大格局,形成了“拆、建、堵、清、考”的工作模式。拆:流域所有的养殖户全面拆迁。建:上游河两岸敷设管网,建成日照第三污水厂。堵:两岸污水直排口限期封堵。清:限期清理河道垃圾、淤泥。考:对每一个河长单位承担的河道断面水质进行考核。
目前,崮河流域各支流已基本形成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整治河道约45公里,清理垃圾、淤泥、杂草3300余方,敷设管道1500米,完成28处污水截流工程,关停、搬迁255家养殖户。从监测结果来看,省控傅疃河大古镇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较整治前分别降低62%、77.3%,崮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如今的日照市区,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撒欢的情景处处可见。崮河流域的河流两岸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关键词四:蓝天白云 繁星闪烁——— 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
“近几年最怕的就是雾霾天,出门戴着口罩也是心有余悸。今年日照市蓝天白云的天数明显多了,比起那些生活在经常有雾霾天城市的人们,我感觉幸福多了。”30多岁的市民王女士感触颇深。
市民的感受直观地体现了日照市空气质量的提升。截至2014年12月31日,日照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83天,较去年增加18天,获得省大气生态补偿资金 790.5万元,位居沿海四市第一位。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2014年山东省环保厅提出的环境质量直观数据。它是指当能见度日均值大于10公里且超过16小时能见度大于10公里时,视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如果湿度日均值高于85%且PM2.5日均值低于75微克每立方米时,也视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针对造成空气污染的关键问题,我市多措并举,多部门协同治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锁”粉尘。高标准整治城区裸露土地24万平方米,加大对渣土运输车辆的查处力度;重点整治日照港、日照钢铁“两大片区”粉尘污染,加快建设大型停车场,新建挡风抑尘墙3000米,苫盖堆场3万平米。
“清”烟气。督导39家重点企业加快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持续削减大气污染物。华能日照电厂部分机组通过实施烟气提标改造工程,率先在全市达到了燃气排放标准,实现“只见烟囱不见烟”。
“控”污染。全速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推行燃油升级,加快淘汰黄标车。目前,共发放环保标志22.4万份,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207项,淘汰黄标车1.7万台。
关键词五:环境信息公开———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环保问题直接关乎民生,决不能藏着掖着。”近年来,市环保局十分重视信息公开透明化,与公众搭建起立体式互动平台,让公众看得见“成绩”,也找得出“问题”,推动环保工作不断的改进、提升。
市环保局主动借力传统优势媒体,变被动发声为主动发声,引导群众关注、关心环保。累计在各级媒体发稿120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19篇。“日照生态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当选2014年日照市十大新闻。
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打造了日照环保网、日照环境公众微信、日照环境政务微博“一网双微”平台。目前,“双微”平台粉丝数已达8万余人,共发布各类信息4000余条,解决群众投诉与咨询410件。
信息公开为的是让公众获得真实信息,监督工作。为此,市环保局主动晒出问题,让公众参与监督。
在媒体上强制公开28家重点企业的监测信息,开展了83家涉水企业排放口规范化改造工作,公示和解读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方便群众参与监管,推进企业自律,促进环保重点工作开展。
对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设立曝光台,“追问”有关责任企业。截至目前,已曝光45件环境污染问题。
为带动公众更积极地参与环保,市环保局还策划推动了系列主题活动,让公众真正参与进来。
日照水库水质怎样?崮河整治效果怎样?市环保局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水污染防治法问询,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现场回答问题;
“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相约河长制,牵手母亲河”环保大型公益活动;
组织参加金鹰杯全国中小学生环保绘画大赛,11幅作品获奖,数量居全省第一;
组织4家重点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企业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活动;
组织广大环保志愿者持续开展崮河污水直排口、烟粉尘“随手拍”活动;
肯定成绩,直面问题。“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已成为日照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彰显着日照市环保局做好环保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伴随日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保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以环保促经济转型,以经济发展带动环保提升,建立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促动机制。相信未来,日照的蓝天会更蓝,碧海会更绿,生活会更美。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