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岚山 > 旅游资讯

陆桥城市媒体人评说水运之都——美丽精彩难忘(一)

日期: 2010年08月13日  

    8月,“五征·奥驰汽车杯”2010年中国水上运动会即将“扬帆”。
    8月11日至13日,“迎水运百家媒体看水上运动之都暨陆桥城市宣传推介党报合作会商大会”召开期间,来自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百余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记者,聚焦日照,关注水运。
    多数人第一次来日照,兴奋之情显于脸上——— 流连忘返于水运会场馆、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乘船海上观光捕鱼,感受渔民出海捕鱼捞蟹;徜徉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下海游泳;看潮起潮落、海鸥戏浪……
    激情,盖过酷热!
■为岚山把最美的地方留给群众叫好
杨安韬(酒泉日报社副总编)
    8月11日,碧波大酒店312房间,杨安韬下午刚从岚山区参观回来。
    “为岚山把最美的地方留给群众叫好。”上午的岚山之行,让杨安韬印象深刻。
    那个让杨安韬挂在嘴上的地方叫多岛海,是岚山城市建设“一号工程”,总投资10亿元。
    “听说当时争议焦点是如何使用南部滨海岸线。三年前,他们准备进行滨海新区规划时,一个总投资25亿元的重化工业项目前来洽谈。争议面前,最后最美的地方留给群众。”
    “多岛海的建设理念很超前,巧妙引入‘运河’理念,按潮汐原理,充分利用原水系系统,建设文化之岛和观光之岛,形成水绕岛转、岛在水中的自然景观。”杨安韬说,“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市场空间、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着西部发展缓慢,基础条件差,西部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对落后,民生问题矛盾突出等问题,城市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更与百姓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如何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对甘肃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水车之都”和“水运之都”很近
彭洁(兰州日报社副总编)
    从“水车之都”来到“水运之都”,两个城市虽分布东西、关山阻隔,相距4000余里,但都有一个极具活力的“水”字。
    彭洁感觉这两座城市其实很近。尤其是8月12日上午在日照港参观时,他指着远处港口货场镍粉垛骄傲地说,那就是从他家乡运来的。
    “从黄河之滨到黄海之滨,从‘水车之都’到‘水运之都’,从大陆桥重要的节点城市到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处处感受到兰州与日照浓浓的亲情和感情。”彭洁说,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工业核心区。日照港是我国沿海最年轻、最具活力的亿吨综合大港。一直以来,日照港适应西部地区重大产业布局规划,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致力于打造中西部最方便快捷的出海口岸,铺就日照港与甘肃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现代物流大通道。
    “4月27日,日照港口服务甘肃经济推介会让人印象深刻,当时日照市政府、日照港、海关、检验检疫局、济南铁路局共同推出‘一揽子’服务,把黄海之滨的日照港真正打造成了包括甘肃在内的中西部最方便、最快捷的出海口岸。”他说。
■日照日报社先行了一步
李争鸣(许昌日报社总编)
    谈起日照,李争鸣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许昌各旅行社铺天盖地的广告:“到日照看海去!”
    对许昌而言,日照是距离最短的一座沿海城市,虽然知名度现在还不如烟青威,但李争鸣来到日照后,仍被这座城市所深深地吸引。“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年轻而又充满活力。她既有南方的妩媚,也有北方的粗犷,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日照人很会推介自己”,李争鸣说,这次来到日照,无论是接触到的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争先向他宣传着日照。而且这次活动,组织非常周密,从中也能感受到日照的精神面貌以及独特魅力。
    城市要发展,宣传需先行。这就需要加强各城市、各报社之间的合作,“在这上面,日照日报社先行了一步”。他说,日照要发挥自己的沿海优势,尤其是要借助水运会的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日照魅力”。
■这座城市让他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杨贵彪(张掖日报社副社长)
    一整天,杨贵彪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这片海太美了!日照,太美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张掖人,杨贵彪是第一次来到日照。一看到碧蓝的大海,他就陶醉了;而发展中的“水上运动之都”,则让他“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日照发展的起点非常高,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城市规划也非常大气!”杨贵彪一连用了三个“非常”来表达自己对日照的喜爱。他表示,日照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创新意识强,以后必定会有大的发展。但需要加强对城市的宣传推介,并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品质。
    在谈到“记者万里走陆桥”活动,杨贵彪更是感受深刻,并将其誉为“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表示,日照为沿陆桥各城市、各党报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如今,党报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更需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而且,举办这样的活动,更能彰显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城市发展间的差距,最终还要体现在文化上”。
■为什么陕西人像赶集一样地来日照
吕向阳(宝鸡市宣传部副部长,宝鸡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一直很好奇,近几年宝鸡乃至整个陕西省那么多的人,像赶集一样地来到日照。日照日报社组织的这次活动圆了我来日照的愿望,百闻不如一见,日照依水而兴的文化很丰厚。”
    8月12日,宝鸡市宣传部副部长,宝鸡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吕向阳每到一处景点,都会站在最前排,仔细聆听有关情况的介绍,对日照的工业、旅游等发展,他始终赞不绝口,一处处美景尽收眼底。
    日照城市发展目前看,虽然还不到位,但是城市处处喷发着勃勃生机,就像一个少年一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蓝色经济,是依海而居的日照人民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把日照这片海保护好,进一步做深水文化,实现日照的城市魅力。“日照和宝鸡因姜尚而历史相接,今后必将会友好相牵,共同发展!”他说。
■来日照,不虚此行
张永(西安日报社编委成员、总编办主任)
    “清早投来的第一缕晨光照耀的第一座城市,日出先照,日照这座城市不愧于这个名字”,在灯塔广场,西安日报社编委、总编办主任张永手握相机,快门“咔咔”按下,点滴地记录下:“来日照,不虚此行!”
    “日照打造水上运动之都非常有魄力,作为一个地级市,承办这样大规模的全国性体育盛会,在全国少见!”张永说,“日照要借水运会推介自己,让全国人民、世界人民都知道日照——— 这座美丽的海边城市。”
    日照环境好,这在城市发展中非常宝贵,沿海开发要注意环境保护。与此同时,依靠优越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旅游项目,现代城市人都很向往大海,丰富的海上运动项目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日照,并至少呆上两三天,给日照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水动之都”的美名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李平(渭南日报社副社长)
    隔着800多公里的距离,渭南日报社副社长李平,终于在日照实现了自己的看海梦想。
    没来日照之前,在李平的脑海中,日照是一座静谧、美好、整洁、温馨的海滨小城。踏上日照的土地之后,李平觉得,这些都还远远不够。日照,她的美丽毋庸置疑,但她同时也是创新的、向上的、不断发展的。
    “近几年,日照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发展港口经济、旅游产业、大学城建设等方面,让我记忆深刻,感触良多”,8月12日,李平这样告诉记者。他说,“水上运动之都”的美名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日照市政府、日照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能参与这次党报合作会商大会,李平觉得自己很幸运,不到日照,他的许多感触可能不会那么深,“日照日报社为所有的陆桥城市党报,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亲身感受日照城市建设和人文环境的机会”。
    渭南日报社与日照日报社的携手,不只是利用各自的平面媒体,宣传两市经济建设、地域文化和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两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更能以良好的舆论氛围来推动两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相互促进、竞相发展。“这是一种双赢”,他说。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