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港 > 旅游资讯

刘家湾,赶海方知渔家乐

日期: 2014年06月2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日照之美,美在大海。日照之美,美在沙滩。

    光着脚丫,踩着松软的沙滩,漫步戏水,凝望海天,惬意无限。徜徉于沙滩之上,追逐着潮水退却,躬身弯腰捡拾着鱼虾蟹贝,别样的乐趣妙不可言。

    赶海,就是趁着海水退落,赶紧到沙滩上捡拾留下的和生长在沙滩或礁石上的海生物。这在好多沿海地区被称为“赶小海”。

    潮涨潮落,留下了无数海珍品,这是大自然对海边人的恩赐。多少年来,沿海渔村的人们,尤其是妇女,大多都会这门活计。她们头裹白巾,顶着烈日,冒着风寒,拿着铁耙,提着竹篮,说着,笑着,在沙滩上耕耘,在礁石上刮剥,收获着喜悦。战利品大多是白蛤、黄蛤、牡蛎等贝类。回家后放在海水里吐净泥沙,倒入锅中,添上清水煮开,不加任何调料,原汁原味,鲜美可口。这是海边人最常见的吃法。

    但把赶海和旅游拉扯在一起却不多见。可就是这种求奇、求知、求乐的想法,在日照产生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景区——刘家湾赶海园。

    赶海园坐落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故乡——涛雒镇。从起初简单的开发,粗放的管理,到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打造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因滩平沙细、面积广阔、沙滩深厚,被誉为“中国赶海第一园”。此说并不为过,据勘测,这里滩涂厚度都在25米以上,是一座大沙库。我国沿海适合赶海的地方不少,但真正第一个把开放的滩涂建成园区的也许寥寥无几。每年的渔民节、赶海节等节庆活动弘扬了海洋文化、促进民俗风情的传承与发展。“刘家湾赶海”别具特色,内容丰富,吸引着亲子游、夏令营团队众多游客,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

    赶海园海味重,渔意浓,到处浸满了文化。景区大门“鱼满仓”;迎面三艘“迎客船”,金乌贼、西施舌、大竹蛏“三宝”刻塑其上;“海之门”矗立海边;栈道围栏编织着渔网。渔家民俗馆诉说着渔家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海洋生物馆成了鱼虾蟹贝藻欢聚的海底世界和科普知识的海洋;海神庙里祈求平安幸福;演艺广场上演着渔家大嫂扮相鱼鳖虾蟹蛤蜊精的水族舞。

    赶海有不少学问。简单的赶海拾贝无需专门学习,但钓竹蛏、挖海蟹、推虾皮等就复杂多了。

    当然,当你来到海边,跟着渔家姑娘、赶海大嫂或经验丰富的渔家汉子虚心学习,什么“挖海蟹”、“钓竹蛏”、“收迷糊网”……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赶海一在时间,赶海一般选择在大潮汛最好,因为大潮汛海水退的远又快,特别是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这些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而这大潮汛就是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两天为最好。

    二为天气,当刮南风的时候的别是单南风和西南风最好,而且风力大点最佳,潮水会借助风力退得要比没风时远的多。天气突然变化时(以阴天为好)或者和四到五级的西北风刮是几个小时,然后再转南风,这样的天气是最佳时节。

    三是地点,因为在每种海产品的栖息地都不同,就现在赶海而言,一般都选择有贝壳沙较多的地方。如果赶海之前问一下当地的海边人他们都知道哪个地方出那种海鲜。在这时就看你喜欢什么样的海鲜了,然后根据你喜欢的海鲜的栖息地去找吧。 

    四是安全,海边靠近山的都有石头,而这石头呢又会生牡蛎,这牡蛎壳很锋利的,而没山的地方呢又有石坝,这石坝上也长着牡蛎,如果和皮肤有轻微的接触,就会被牡蛎壳给划破。所以最好穿上军用胶鞋,假如你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 。

    来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舒展自己的心灵,体验与大海、沙滩拥抱,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圆了赶海梦,找到了“赶海刘家湾,快乐每一天”的感觉,谁也不在乎自己的收获是多是少,享受的就是赶海的乐趣。

    来吧,到美丽的刘家湾赶海园。这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吧,到美丽的刘家湾赶海园。这里潮涨潮落,欢乐开怀!(文/秦绪言)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