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港 > 旅游资讯

中国旅游日:莫只是听起来很美

日期: 2014年05月20日    来源: 新华日报

    昨天是第四个“中国旅游日”。全国各地景区景点企业机构纷纷推出惠民措施,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全国开展的旅游公益活动1534项,各地旅游企业推出惠民措施1857条。然而,以强制、变相购物为代表的“消费乱象”,景区优惠政策只在有限的节假日实行,高速公路免费带来的只是“堵在路上”看车看人,“公益惠民”还未普照在广大游客身上,国人距离真正舒心享受的旅游还有不小的距离。

  形式大于内容 不是优惠是促销

  看起来,中国游客正在享受“快乐旅游 公益惠民”。可调查发现,不少免费政策形式大于内容,消费者甚至质疑是“假优惠真推销”。

  5月17日,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一场热闹的“惠民旅游嘉年华”正在举行。但只有黄山漂流景区等少数景点表示,旅游日期间“到景区游玩便可直接打折”,其余景点是拿出限量优惠门票进行现场出售。

  在安徽、湖南、湖北等地,这种“著名景区不优惠”的现象并不鲜见,黄鹤楼、张家界等知名景点也并没有针对旅游日提供优惠政策。

  即使采取优惠政策的景区也是力度有限。湖南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提供数据显示,旅游日期间该省累计推出惠民措施超过50项,但优惠时间都很短。如常德柳叶湖渔樵景区、花岩溪景区等在旅游日门票免费,但并不含船票;娄底市景区同样是景区门票5折,但含金量较高的“梅山龙宫”只有8折。

  而在一些景区,还存在着优惠群体特殊的情况。如常德桃花源景区对5月19日出生的游客施行免票。安徽歙县开展的部分活动则要求黄山市民身份或者一家三口同游才可享有相关免费政策。“既然要优惠,为何还这么扭扭捏捏,设置诸多门槛,这不是促销嘛。”旅游达人张瑶抱怨说。

  “低价出游”梦想何时才能成真?门票经济过度依赖症则是门票价格优惠水分多的根本原因。“目前景区依然靠门票收入为主。”合肥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副处长王军说,如果实行低票价优惠时间过长,景区营运压力太大。中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黄金铸同样认为,当下国内旅游产业依赖门票经济的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门票成为旅游刚性收入的“主力军”,旅游产业附加消费相当不发达。专家认为旅游业应尽快改变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逐步低价开放公益性景区,让公众享受出游福利。

  出游成本太高 省钱却丢了兴致

  为了节约旅游费用,提前在网上查好路线,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出游方式、住宿酒店等,已经成为许多精打细算旅游者的必然选择。不少采访对象表示,通过网上订门票、订酒店可以省不少钱。

  除了传统的报旅行社跟团之外,不少景点的门票在许多团购网站上都有团购,酒店也有团购价。例如,在某团购网站上,云南轿子雪山的住宿套票售价为350元,包括两张原价308元的门票和1晚酒店标间住宿。

  “帅帅妈”一家三口清明节前到普洱澜沧景迈山4天自驾游花费4000元左右:“过路费500元,住宿1600元,餐饮1000元,汽油大概800元。”由于带着孩子,为避免拥挤,他们一般选择错峰出行,所以小长假、黄金周的减免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从2012年开始,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将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这一消息在出台伊始,公众普遍叫好。然而,就在方案实行的2012年国庆节,游客们便感受到了“免费”带来的尴尬:除了堵还是堵!

  现在不少游客表示很矛盾,节假日出行可以节约路上成本,但人实在太多。云南省农业厅一名公务员就表示,坚决不会在小长假、大长假出去玩,“挤死!过路费省几十元,住宿费、餐费贵几百元,完全得不偿失。油费视拥堵程度也会上涨。”

    “旅游大国”还需走向“旅游强国”

  在出游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以旅游日为由头的优惠活动自然备受百姓期待,寄希望能够获得足够优惠的政策得以实现低价出游。无疑,伴随国内游客群体趋向成熟,无诚意、不规范的降价优惠,与随意涨价行为一样,只会带来更多抵触,将损害景区长远利益。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已经达到32.6亿人次,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达9819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5569万人次,我国居民人均出游达2.5次。旅游业为我国民航和铁路客运业提供了80%以上的客源,为旅游饭店业提供了90%的住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时代。从2014年起,我国出境旅游正式步入每年1亿人次的时代。

  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田卫民认为,从人数和消费水平上来看,我国已经是“旅游大国”,但从消费质量来看,距离“旅游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田卫民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旅游者不成熟导致,“喜欢占小便宜,不可避免地导致旅游质量下降。”

  近年来,导游宰客及游客不文明现象时常见诸报端。田卫民认为,这与导游职业特点和旅行社的盈利模式有莫大的关系,而旅游景点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导致“公益惠民”难以走出节假日。

  专家们分析认为,旅游行业只有找到新的赢利点,尽快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才能有底气“真优惠”。“对目的地政府来说,门票在旅游发展初级阶段会有很大效果,但如果长期依赖门票收入而不注意发展综合产业或者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不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消费,旅游经济处于初级水平,旅游经济优势就无法显现。这是一个发展方式的大问题。”丁云勇指出。

  对此,专家们指出,要尽快扭转这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现象,逐步免费或低价开放公益性景区。以目前国内景区经营现状来看,一次性降价是不现实的,但适当增加门票优惠活动是可以尝试的,如景区可在每月固定的时间推出半价惠民活动,这样也可以缓解假日人流集中出游现象。

  另一方面,尽管呼吁了多年,但“带薪休假”并未落实,导致游客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时间出行。“尽快落实轮休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开出行。”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

本站合作:90407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