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古莒文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速
古城莒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近年来,莒县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依托,创新旅游发展举措,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不仅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秀美的浮来山、享誉天下的银杏古树、源远流长的莒文化、厚重深邃的历史遗存,无不向世人展示着莒县这块文明厚土的神奇与瑰丽。随着文化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战略地位的显著提升,古老的莒州文明成为旅游产业的强力支撑。
记者现场:我现在是在莒州博物馆的文明曙光厅,我身后的这座礼器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口尊。根据专家考证,尊上的文字将我国的汉字文明往前推了1500年,也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前就由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新落成的莒州博物馆,装潢典雅、设计科学,十三个展厅内共展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2500多件。为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莒县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莒州博物馆新址。如今,莒州博物馆不仅成为莒县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文化旅游的亮点。
淄博游客:进来之后,有一种震撼。陈列的一些东西,古代的、打仗的时候留下来的东西,对咱们来说也是比较震撼的。
莒县文体局局长 张启泽:截至目前,我们已接待各类游客16万人次。这些设施的建设,为我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含量就是旅游项目的含量,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莒县对文化旅游景点统筹规划,通过文化要素将全县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着力突出“浮来山福寿游、马鬐山山水游、莒国文化游、浮来青生态游”四大旅游品牌。
在此基础上,莒县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景点。浮来山景区的东门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施工,项目完工后,不仅将为景区打造又一个全新的景点,同时也将推动浮来山景区旅游档次的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开发改造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发展,浮来山镇依托浮来山东门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民俗旅游村”。
莒县浮来山景区东门开发总指挥部 副总指挥 杨秀奎 在东门开发中建设商住一体的沿街楼、建设民俗旅游一条街,其中商住一体楼建设了94座,硬化道路3.1公里,两侧进行绿化、亮化,通过这些建设,对景区周围所有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板,也对做好全镇旅游经济提供了一个推动作用。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莒县一方面加强对“莒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一方面运用适宜手段合理开发“莒文化”资源,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依托长寿银杏树和万年古檀根,浮来山每年10月份举办一届“福寿文化节”,打造浮来山“福山寿地”旅游品牌;文化产品方面则陆续开发了《文心雕龙》影印本、银杏系列纪念品,以及名人字画、仿古陶器等工艺品,不仅体现莒地文化特色,丰富了旅游纪念品市场,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09年,莒县旅游文化企业达到500多家,年产值超过3个亿。
莒县文体局局长 张启泽:今年我们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提速发展”的目标,一是把我们的莒州博物馆打造成我们莒县新的旅游亮点,另一方面是发挥我们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优势,搞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通过这两个方面助推我县的旅游业发展。
注: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 904075747@qq.com 删除。